第39章 双期镇

    第39章 双期镇(1/2)

    时间如白驹过隙,转瞬即逝,便已悄然步入了十一月的门槛。在文化局附属小学的一间明亮教室里,向鹏飞身着一件黄玲牌的新衣,正全神贯注地低头书写着期中考试的试卷。对于五年级的试卷难度,向鹏飞显得游刃有余,仿佛每一道题都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小事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在姑苏城的各个角落,无论是棉纺厂附属小学、棉纺厂附属中学,还是享有盛誉的一中,都在这两日沉浸在期中考试的紧张氛围中。学生们或蹙眉思考,或奋笔疾书,都在为自己的学业努力着。

    向鹏飞在完成试卷后,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波澜。他低头沉思,今年是否还要继续投身于小说的创作之中呢?上个月,他满怀信心地将《棋王》这篇力作投稿给了久负盛名的《收获》杂志。幸运的是,他的稿件顺利过稿,并且《收获》编辑部也按照当时最高的千字七元的价格,为他结算了稿费。全文一万四千字的《棋王》,为他带来了九十八元的稿费收入。

    然而,这并未让向鹏飞感到满足。他还曾给《故事会》投稿了一篇名为《双旗镇刀客》的故事,这是根据他前世观看过的电影《双旗镇刀客》改编而成的,全文长达四万余字。然而,时至今日,《故事会》编辑部仍未给他任何回音,这让他不禁有些忐忑。

    在见识到一个改编剧本能被电影厂以高达一千元的价格收购后,向鹏飞对于小说带来的收入愈发看不上眼了。在这个纸媒为王的时代,尽管在《收获》这类主流期刊上发表小说能够收获不小的名气,但小说的稿费却是被严格限定的。根据相关制度,著作稿的稿费每千字仅为2到7元,而向鹏飞已经拿到了这个年代小说作者的顶薪,上限已然无法再突破。

    “今年还是不写小说了吧。”向鹏飞在心中默默盘算着,“等放寒假了,我去找李主任问问,看能不能跟谁系统地学习下编剧。毕竟,编剧的收入可比小说稿费高多了。”

    就这样,向鹏飞在心中为自己未来的道路做出了规划。而与此同时,在沪上,《故事会》编辑部的气氛却显得有些凝重。

    《故事会》与《收获》一样,都是在今年一月份复刊的,并且也都是双月刊。按理说,双月刊的时间应该是充裕的,有足够的时间来收稿并筛选稿件的质量。然而,《故事会》却因为并非主流杂志的原因,所收到的稿件质量参差不齐。

    截至目前,《故事会》已经发行了一月刊、三月刊、五月刊、七月刊和九月刊,共五期,但反响却平平无奇。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《故事会》上发表的故事太过陈旧,缺乏新意,而新故事的质量也只是一般般。最近收稿的情况更是糟糕透顶,这都十一月初了,主编还在为怎么给十一月刊凑一篇新故事而犯愁。

    就在这紧要关头,一位编辑急匆匆地走进主编的办公室,手中拿着一篇稿件,脸上带着一丝喜色:“主编,您看看这篇稿件,叫《双旗镇刀客》,我觉得挺不错的。”

    主编接过稿件,仔细翻阅起来。只见故事开篇便引人入胜,讲述了一个名叫孩哥的男孩,带着准备娶亲的钱,踏上了前往双旗镇的旅程。他要去找自幼与他定下娃娃亲的好妹,开始他们新的人生篇章。

    随着故事的深入,主编被深深吸引住了。孩哥在双旗镇的遭遇、他与好妹之间的情感纠葛、以及他如何凭借手中的刀客精神战胜困难,都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。主编不禁感叹,这篇稿件简直就是为《故事会》量身打造的。

    于是,主编立刻决定,将这篇《双旗镇刀客》作为十一月刊的重头戏来推出。他相信,这篇故事一定会让读者们眼前一亮,为《故事会》带来前所未有的反响。

    以下是扩写后的部分段落,增加了对话、细节和感官描写: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