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涂山悦

 浩土英雄传
    第二章 涂山悦(1/2)

        姜夜顺着台阶逐级而下,当他踏出最后一步时,周围的鸟语花香、绿树林立便如幻境般破碎了……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素雪与兵刃般的霜风。

    青年蓦然回过头看向了来时的路,却发现那里的阶梯已经在虚幻中消融了……连同那缥缈寂静的玄武山……它们仿佛从来不曾存在过……他像那孤独的旅人,只是恰好途经了这里,然后做了个短暂的梦罢了。

    青年望着周围的冰雪世界。

    这里到处都是雪,根本就找不到路,该如何出去呢?

    出去了之后,又该如何回来呢?

    姜夜随即摇了摇头,打散这些空念令自己清醒过来。他端了端肩上沉甸甸的行囊,安慰自己——既然大师兄能从这里闯荡出去,又从外面闯荡回来……那我也一定可以的!

    “不能折步于此!”说完,青年的面庞变得坚毅了起来。

    漫漫长路上,一行深深浅浅的脚印很快就埋没在了素色的风雪中。

    棘原,简陋的雪屋内。

    一觉醒来,姜夜便钻出了这间临时搭建的雪屋,简单地吃过米饼,他就收拾起行囊,两三脚把雪屋捣烂。

    这并不是因为姜夜小气不愿意让别人住宿他的雪屋,而是担心有聪明的猛兽发现雪屋后藏匿其中,袭杀途径的旅人。虽然看起来这里根本就不会有人经过……

    姜夜通过日升短暂地辨明了方向后,他便将地图揣进了交襟内,深一脚浅一脚地徒行着。

    按照地图,本来他是要直行南下的,不过这段路蜿蜒曲折,陡坡和沙雪混杂在一起,极其容易崴脚,山路很不好走,好在他发现如果绕路西行四里,会有几处缓坡,很适合踏雪滑行,没准可以节省一日的路程。

    雪地里其实很难行走,几里地本来花不了半个时辰,却叫姜夜硬生生地走过了两个时辰,他的裤腿和布靴都已经被消融地雪水浸湿了,若是不及时处理,日后怕是会犯上寒疾。

    他低头看了一眼脚底下的缓坡,判断着雪层的厚度,如果雪层太薄,是万万不可滑行的,免得被裸石磕绊后伤筋动骨。

    姜夜用手向下刨了一会儿,不久后便得知了这缓坡的雪层很厚,至少积雪有一丈有余,可以支持滑行。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,便抱着行囊纵身跳下了缓坡。

    雪谷间回荡起了青年呼叫的喊声,不久后又回荡起了滚滚雪崩的声音。

    雪崩的余威蔓延到了山脚,姜夜自厚重的雪层中冒出头来,狗熊似的甩了甩头,甩去了不少粘黏在头发上的素雪。

    山底的缓坡已经没有多少积雪了,不过好在这里的路已经比不得山上艰难,不仅可以支持正常的行走,而且这里还生长有不少的低矮灌木,刚好可以取作生火驱寒。

    姜夜抬头看了一眼天色,天日正悬于头顶,正值午时,于是便从行囊中取出了有些稀碎的米饼。米饼稀碎定是那踏雪滑行的颠簸所致,不过有舍有得,姜夜自然也不会抱怨一二。

    边走边吃着米饼,姜夜思考起了师父曾授予自己的《均魂宝录》,他曾参悟过此书多时,却始终不得大解。

    其惑一,宗卷一中道:三魂养,一气而弃,可三炼神魂也。

    ‘三魂’指的是人有三魂,天魂、地魂、命魂,缺一不可,而三魂养却是让人养炼自己的三魂。从书本前面的内容来看,养炼自己的三魂和自散魂魄没有什么区别,真的会有人那么做么?又是什么驱使着他这样做的呢?

    另外,‘一气’指的是先天之气,先天之气,从一而终。若是舍弃,岂不是与自刎无异?

    可这两者之间相互结合却可以‘三炼神魂’,难道这中间还差了些什么内容,我却没有注意到么?

    其惑二,宗卷七中道:负阳魂而长鬼,散阴魄而生魅,其寿无疆,而灵魂不入轮回也。

    这其中大概的意思是:人失去阳魂会成为鬼物,鬼失去阴魄会变成魅惑,这样他的寿命就没有极限,灵魂就不会进入轮回了。

    可宗卷二中却说:人不可逆苍天,魂亦不可忘轮回。这说的是:人不可以忤逆苍天的旨意,灵魂不可以遗忘轮回的宿命。

    一个说的是灵魂可以不进入轮回,而另一个则说的是灵魂不可以不进入轮回。宗卷七和宗卷二这两句话是否相互冲突了呢?若没有冲突又怎么解释灵魂失去一部分后却可以不进入轮回呢?

    其惑三,宗卷七中道:鬼魅弑而羊狼搏,取鬼魅相左,其妙道无穷也。

    这说的是:鬼与魅就像羊与狼之间生存的关系,大鬼吃小魅,大魅吃小鬼,捕捉鬼魅让它们辅佐自己,其中的奥妙是言语不完的。

    如果鬼魅之间的关系真的那么复杂,又怎么能令它们放下成见,安心辅佐自己呢?这奥妙又是什么呢?

    其惑四,自己七岁就以符入道,而《均魂宝录》则是师父于三年前授予自己辅助符道修行的书籍,但其中却没有任何符纸制录的方法,这是否代表了师父别有用心呢?而《均魂宝录》究竟想要教习我什么?亦或是师父想要通过它告诉我什么?

    这是心中的大惑,自己却小解如水滴凿石。

    老者问青年:你每次看完了书,是收获的答案更多,还是问题更多呢?

    青年回答:弟子明白了。

    望着逐渐西行的红日,时间竟悄悄来到了申时三刻。

    姜夜便寻了一处阴坡,放下行囊就地取了些叶片与灌木铺在地上,又拾了些干柴用作生火取暖。

    青年徒手添置了一把干柴后,便打开行囊,取出最后两块米饼,对着温暖的火堆细细品味了起来。这米饼虽然算不得至上的美味,不过却也是苏湘琴亲手准备的,姜夜自然倍加珍重。

    吃过米饼后,青年从行囊中取出一个由蛇蟒丝绸精心包裹的木盒,他小心翼翼地摊开丝绸,从木盒中取出一截乳色的白玉短笛,短笛尾端绑有一条由金色丝线编织好的麦穗。

    木盒中还装有一封信纸,姜夜摊开信纸。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