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被小瞧的李善长

    根据《明太祖实录》记载,在胡惟庸案事发之前,就已经有人告发胡惟庸意图谋反了,若真是如此,朱元璋总不会傻到自投罗网的要去胡惟庸府上看祥瑞。

    可以说,整个胡惟庸案,基本上能够确定,便是朱元璋自导自演的一场戏。

    而目的,也很简单,那便是削弱相权,事实上也确实如此,自从胡惟庸案之后,明清相加六百年,再未出现过一任宰相,皇权再无相权制衡,中央集权走到的巅峰。

    只不过现在胡惟庸肯定是不知道自己未来之事的,他现在还处于一个野心勃勃的状态下。

    如果说封建时期,武将的最高荣誉乃是封狼居胥,那读书人的最高抱负毫无疑问便是荣登宰府。

    原本胡惟庸的头上死死的压着一个李善长,人家在朱元璋最早的时候便跟着了,乃是开国六公之首,如若李善长不退,他这辈子都没有机会,因此原本的野心藏得很好。

    不然的话,历史上,李善长也不会在辞相之后特意和朱元璋引荐他。

    但是现在,胡惟庸突然不装了,那自然便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再装的必要了。

    今日他虽未亲自去见周远,但是奉天殿的谈话,先是震碎了他的认知,而后政治素养极高的他,立刻便嗅到了其中不同的地方。

    朱元璋是什么人?

    那是开局一个碗,然后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开国皇帝。

    可这样一个人,对待周远的态度都已经不是信任,而是崇敬了,那周远是不是仙人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。

    而周远的存在,对于大明来说意味着什么,胡惟庸暂且不知,但是他可以肯定的是,李善长这样一个作为智囊而存在于朱元璋身边的人来说,那好日子大概率是要到头了。

    胡惟庸看人看的很准,李善长这人,心眼甚小,其手下曾有两名参议,李饮冰和杨希圣,给其立下过汗马功劳,但只因酒宴上言语少有不敬,他便立刻将二人治罪,黜免了他们两人。

    刘伯温同样如此,只因俩人一次争论法令,不过是口角之争,他就直接上奏朱元璋,要治刘伯温一个死罪。

    只不过刘伯温同样也是开国功臣,朱元璋断然不会如此儿戏。

    所以,胡惟庸知道,自己只需要在李善长面前稍微表现一点不敬,这李善长定然会立刻记恨上他。

    但是胡惟庸却丝毫不怕,因为他也清楚,以李善长的小心眼,恐怕还能连带着让自己地位下降的周远也一同记恨上!

    胡惟庸想的很简单,他又不知道李善长再过几个月便要因病辞官,所以便想着看李善长和那不知底细但有朱元璋撑腰的周远二虎相争,到时候说不定自己能渔翁得利。

    事实上他也没出所料,他这一声李兄,直接让李善长脸色阴沉了下来,皮笑肉不笑的说道:“黄老弟,连圣上都觉得周先生乃是神仙下凡,那你我如何觉得,又有何意义呢?”

    抱歉,章节内容加载错误,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。

    Sorry,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.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.

    抱歉,章節內容載入錯誤,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。